他将刘备的读书注解和所做文章等功课递给刘宽:“刘备是我同乡。他在家乡并无神童之名,却有神童之实,是个内有锦绣,外却谨慎的低调之人。恰巧他为中山靖王之后,是朝廷登记造册的宗室子弟,或许宗正可以指点一二。”
卢植没说让刘宽收刘备为弟子。
收弟子这种大事,得看刘宽自己是否乐意。他先将刘备荐入刘宽门下,若刘宽愿意收徒自是最好,若只是收为门生,他再收徒便是。
只要不是入了室的弟子,这老师,从来不是只能拜一人的。
刘宽很信任卢植的眼光。
如卢植所料,他一听刘备为宗室子弟,且离如今皇室血脉很遥远,便立刻有了兴趣。
这样的宗室子弟,才好为朝廷栋梁。
刘备的学识确实很扎实,一手字即使算不上大家,也可看出经过多年苦练。刘宽立刻空出时间,第二日便让卢植带着刘备来府中吃顿饭。
第二日早晨例行去官衙逛一圈时,刘宽还从宗正官府调来涿县刘氏宗族的册子,确认了刘备的血缘家世。
宗室子弟浩如烟海,记载难免疏漏。但只要宗室子弟出仕,记载就会补上。
刘备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孝廉,自然都已经登记入册。刘备的名字还不在册中。
有卢植担保,刘备又手持县里颁发的“传”证才能来到洛阳,“传”证上记载的身份毋庸置疑。刘宽身为宗正官府首长,随口吩咐了一声,免了诸多手续,让属吏直接把刘备的名字记录在案。
只是举手之劳,且记录宗室名录本就是宗正的职责,这点小事,刘宽都懒得和卢植提起,顺手便做了。
公孙瓒还在等排队的时候,刘备已经被卢植带着去刘宽家蹭饭。
卢植为刘备准备了华丽的衣服,但故意没有给刘备说,想看刘备会如何应对此次宴请。
刘备换下了草鞋,换上了叔父资助的布靴,一身半旧的细麻衣换成了崭新的麻衣。
这一身,是他来洛阳前就备好的。
卢植好奇地问道:“为何你见我时仍旧穿着草鞋?”
刘备答道:“弟子曾在老师门下听课,老师熟知弟子的家境,不会因为弟子贫寒而轻视弟子。刘宗正是老师的友人,并非熟悉弟子的长辈,弟子须尽力令服饰规整。”
卢植失笑:“你若穿草鞋旧衣去见宗正,宗正不会轻视你,只会笑话为师薄待了你。”
说罢,他拿出备好的衣物,让仆人伺候刘备换上。
刘备不以穿着麻衣草鞋为耻,身着华服锦靴时也不露喜色或惶恐。
卢植捋着胡须,满意颔首。
不为外物所动,是他认可的弟子。
卢植将刘备带去拜见刘宽,刘宽一看刘备气度,也惊喜不已。
刘备礼仪周全,举止沉稳,竟不像个乡野小子,而是有良好教养的官宦子弟。
刘宽细细询问刘备生平。
得知刘备还未有记忆时便丧父,靠其母织草席编布鞋拉扯大,读书全靠族中长辈资助,刘宽唏嘘道:“能独自养出你这样的锦绣儿,你的母亲定是如孟母那样伟大的母亲。涿郡的族中长老也做得不错,此次考评可评优。”
大汉对所有宗室都有优待,尤其关心没有爵位的宗室子弟的教育。
所有宗室子弟聚集的郡县,宗正官府都有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宗正官府都会对各地宗族进行考评,看哪个地方的宗室族群更有出息。考评优秀者,不仅族长族老有奖励,整个族群都有奖赏。
涿郡的刘氏宗族每隔几年就能出一个孝廉,考评不好不坏。
但现在看来,刘备一家三代都能举孝廉,刘备还是年幼丧父,全靠宗族救济,无论是从教育,还是从扶持孤寡老幼的孝悌来评价,涿郡的刘氏宗族都做得不错。
什么?刘备还不是孝廉?
人都到自己面前了,这个举荐名额他给了。
卢植带来的门生学识自是不可能差,刘宽又检查了刘备的功课,对刘备的才华已经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