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琳琳质疑道:“你有发现?”
蒋昔得意地给了奚琳琳一个反击的眼神,“当然。”
奚琳琳:“行!我洗耳恭听。”
蒋昔:“那你可听好了。”说着打开了电脑,“我查了近二十年镇新村人口流动情况,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这个村子很少有人出去。”
席荆;“很少有人出去?很少是多少?”
蒋昔:“这么多年从村里走出去的人不超过十人。”
令人惊讶的数字。平均下来一年都不到半个人。
席荆:“这村子有多少人?”
蒋昔:“根据记录有三百多户,一千多人。”
刘阔:“这数字不算多。”
大点的村子甚至是上万人。镇新村人口的数量与之相比,小巫见大巫。
蒋昔:“另外我发现这村子很少与外界通婚,都是内部解决,新生儿男孩多,女孩少。而且很多都是先上车后补票。”
盛良策:“这么点人结来结去,不会近亲结婚吗?”
蒋昔:“这个还不知道,但是补票的多数是生男婴。”
盛良策:“这是为何?”
刘阔:“有些地区有这种说法,要先生男孩才能进家门。”
奚琳琳不爽女孩被歧视:“陋习,绝对的陋习。”
刘阔:“陋习是肯定,但也没办法。都是老传统了。”
盛良策:“没法解决吗?”
刘阔:“地方出台过政策教育过,但没用,有些东西早就刻进骨子里了,日子一长还是这样。”
奚琳琳难以理解:“这些小姑娘也愿意?”
刘阔:“这就跟洗脑一样,从小到大给你灌输这种思想,你很难改变。不过这些年已经比过去好多了。但这个现象没有完全杜绝。”
奚琳琳:“疯了,疯了。”
盛良策:“我是好奇啊!都这样了,还能不通婚,这该不会几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吧?”
奚琳琳不可置信看向盛良策:“咦,你的思想真龌龊。”
盛良策觉得愿望:“我这是合理猜测啊!你看图片上的男女比例啊,明显要成男人村了,但你再看每年的出生人口,还能一直生,一点都不耽误。这结婚的人也不少,不符合规律啊!”
虽然想法恶心,但不无可能。
蒋昔:“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傅有:“出生问题先不说,他们这个流出率更让我在意。”
盛良策:“是不是太偏了,教育跟不上,读书好的人少,就出去不。”
许学真:“这种只能说明孩子考不出去,不代表不能出去。一般来说如果家里不富裕,孩子早早当家,很多都会选择去外务工挣钱,补贴家里。但这个村子的人宁愿在家里也不出去。家里有什么吸引他们留下来的东西吗?还有他们都留下来靠什么生存?”
蒋昔:“我查过这个村子主要的收入是靠种地卖粮食,再有就是编织手工品。”
许学真微微晃头:“这就够了吗?”
蒋昔:“大富大贵有难度,但自给自足没问题。”
席荆提出质疑:“可是年轻人会甘心吗?上了学读了书,一辈子就留在家里种地编织,难道不会抱怨吗?不好奇外面的世界?不想去闯一闯?”
奚琳琳:“也不是没有,你看这上面还是有几人的。”
季时余:“这几个人都是怎么出去的?身份有查到吗?”
蒋昔:“六个是考出去的大学生,其中包括贾宏和贾从韵,还有三人高考失利后离开去了外地。九人中有三人去向不明。”
奚琳琳:“去向不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