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的眉头一皱,他甚至在这一瞬间有一种感觉,这个老魔头怎么会如此精准地预料到后世日本侵华的每一步呢,这战略眼光可真不是盖的。
念及于此,刘裕沉声道:“老魔头,难道你是那日本倭国的守护神吗?我怎么感觉,你的这些做法,都象是给后世的日本指路呢?”
老祖笑着摆了摆手:“这是明摆着的事,这个日本国,远离中土,想要以船队的方式登陆沿海地区,是不可能的。别说他们,就连你说的西洋列强都没这个实力,这不是几万兵马打几个胜仗就能做到的,历代的中原,从没有受过来自海上的大规模威胁,就在于此,因为打胜之后,如何站稳脚跟,如何能形成有效的统治,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倭国日本也很明白这点,你也说了,他们几千年来,想要对外扩张,全都是北上渡海,去攻打朝鲜半岛,这是因为朝鲜半岛是进入整个大陆地区的跳板,又是农耕国家,占了之后,习俗和粮食补给与日本国一样,有利于日本的贵族和军队在朝鲜长期驻扎,一旦能形成几个稳定的落脚点,那就可以慢慢地吞并朝鲜半岛,并利用朝鲜的人力物力,进一步北上。”
“要是他们这个计划得逞,全占了半岛,那就进入了鸭绿水以北,以西的辽东,肃慎地区,也是高句丽的领地,这里半耕半渔猎,有慓悍的骑兵,有大片的草原,可以产出数以万计的战马,燕国据此地而一度成就霸业,如果日本国能征服和统治这个地区的各个分散的游牧与渔猎的部落,控制这些传统上的东胡地区,那他们就真正地具备了与中原对抗的实力,因为,有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国作为后盾支持的东胡地区,辽东之地,是向西可征服漠南的代地,向南可进入中原的幽州,河北,当中原强大,统一的时候,做到这点不容易,但中原如果陷入分裂和战乱之时,无法以举国之力与之相抗衡,那不管是日本,还是高句丽,还是之前的燕国,都会形成足以入主中原的心腹大患。”
刘裕沉声道:“辽东之地,东胡故居,虽然确实有强悍的部落,但一来是一盘散沙,二来地广人稀,一年中有一半多的时间是下雪,无法游牧,也无法渔猎,几千年来,连漠南漠北的游牧部落,除非给彻底打败,也很不情愿进入这个地区,燕国的一度侥幸入主中原北方,只是占了中原内战,分裂的便宜,并不是他们真正有这个实力。”
老祖冷笑道:“不止是人口,粮食这么简单的事,在那东胡之地,有着铁矿,也有着冶铁所需要的各种其他矿石,所以燕国可以搞出俱装甲骑,而这里的部落有战马,农耕的高句丽人又擅长箭术,如果以燕人或者是北方的肃慎人,作为残忍好战,天生的战士,那会对中原农耕的汉人,形成巨大的优势,不止是对中原汉人,就是对草原上的游牧代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中原人经常说据关中者形胜之地,可得天下,但其实在这辽东之地,东胡故土,也可以这样说。日本的扩张,占了朝鲜还问题不是太大,但如果让他们占了辽东,东胡之地,那可就厉害了。”
“你刚才说,后世的时候,日本一度逼得清朝割让了辽东之地,但后来又被其他列强压着被迫吐了出来,说明这些西洋列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啊,不给日本辽东,那清朝和日本还是一个均势,但要是让日本有了辽东之地,那强弱胜负,可能就要反转了。”
刘裕正色道:“这回你算是说对了一半,日本被迫吐出了辽东之地,但那个三国逼迫日本中的俄国,也就是一个北方大国,他们算是中原有史以来,漠北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当然,他们的疆域,数倍于中国,不止是漠北,就连河中地区,以前肃慎以北的沃沮之地,也都在他们的囊中,就连苏武牧羊所在的北海,也是他们的地盘了。”
老祖的眉头一皱:“这么大的地盘?那按这么说以前的鬼方之地,也尽在他们手中了?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帝国?”
刘裕叹了口气:“这是人家在近千年的时间内,不断扩张打下的江山,以前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部落,诸侯而已,但他们代代雄主,不停地对外征战,终于有了这样庞大的天下,但这个国家是类似草原汗国的模式,并不象西方列强那样资本家治国,所以他们的科技,武器均不如西洋列强,但靠了庞大的陆军和广阔的地盘,在清朝甲午战争时,也成为世界一流的列强,大概就是有这个俄国的先例,所以甲午战争前,西洋列强看清朝就象是第二个俄国,不敢小看。”
“但俄国也同样盯上了这东胡之地,想要强占,因为他们一旦得到了东胡辽地,也同样可以入主中原,当时的漠北已经被俄国盯上,只不过漠北是清朝的地盘,他们也不敢轻动,西边的西域之地,同样如此,清朝虽然败于西洋列强之手,但是陆军仍然让俄国不敢小看,在清朝建国之初,也曾经靠了陆战打败过俄国,让他们近二百年来不敢与清朝正面对抗,直到甲午战争之后,俄国才看穿了清朝腐败而虚弱的本质,开始大举南下,想要强取清朝的东胡辽东之地。”
老祖哈哈一笑:“所以,这个俄国逼日本把东胡辽东之地还给清朝,不是因为他想搞平衡,或者是对清朝有多好,纯粹是想自己吞下这地盘,对吧。那这么说来,日本与俄国,为了东北必会有一战。”
刘裕叹了口气,想起了那段不堪回的往事,摇头道:“是的,在甲午战争十年后,日俄战争爆了。两个外来的强盗,在清朝,在中国自己的国土上,来了一场大战。”
sabq。。sa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