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这件事,也麻烦你多多帮忙了。”
他又恢复了温和的笑容,仿佛刚刚说出那些杀伐决断话语的不是他。
那笑容中带着一丝狡黠,让人捉摸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殿内一片死寂,大臣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治。
一个君王亲口承认屠杀子民,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啊!
一时间,众人都呆立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年近七十的李炜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浑浊的老眼里蓄满泪水,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哽咽:“陛下!不可啊!不可如此说啊!还请陛下收回刚刚的话!”
“御史,不准记载!”
一旦这些话被记入史册,李治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大唐的江山也可能因此动摇。
李义府也急忙冲到御史们面前,伸手按住他们手中的笔,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万万不可记录!万万不可!”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焦急,生怕这些文字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李治看着这慌乱的一幕,突然仰头大笑起来,笑声在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不羁:“各位爱卿又何必如此,朕不觉得有什么啊?”
“不是吗?我大唐是讲法律的,吴王只不过是事急从权罢了。”
“那些可不是我大唐的百姓,不过是一群叛民而已,吴王带兵镇压,很合理啊?”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
他转头看向一旁执笔的史官,目光深邃,笑容意味不明:“不用担心,据实记载罢了,朕不怪你们。”
“不过这是朕上位以来,第一次上朝,这件事,先放在一边,朕看吴王说的对,今日之中国,是谁家之天下,搞不清楚吗?”
“是我李家的天下,诸位懂了吗?”
他的声音陡然冷下来,如寒冬里的冰霜,让群臣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的声音陡然冷下来。
“李义府。”
“陛下,臣在。”
李义府急忙应道,身子微微颤抖。
“昨夜长安城的叛民尸体,都给朕处理了,省的留下瘟疫。”
李治顿了顿,眼中闪过狠厉,“另外,朕再说一遍,以后,谁还敢说先帝的不是,朕会让他后悔活到这个世上。”
“朕的皇兄,留给朕的,是一个盛世,我大唐国库尚有万万两白银,我大唐两万万人口,短短二十年,翻了十倍有余,如此,谁还敢说朕皇兄的不是。”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说到此处,李治的眼神变得坚定:“传朕的旨意,乾陵大修,皇兄虽有遗言,葬礼从简,但是朕不愿意。”
“李司空,户部出白银五百万两,两百万用于给皇兄安排葬礼,另外三百万扩修乾陵。”
“朕,想让皇兄,走的风风光光。”
他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
李炜望着李治眼中真挚的恳求,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对先帝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
他偷偷抹了把老泪,声音带着哭腔:“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