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 > 第1264章(第1页)

第1264章(第1页)

第1264章

暮春的大明疆域,晨光初破时,天津卫的港口已忙碌如沸。

海船桅杆林立,商船的号子声与海浪拍打声交织,而在城西的工业区,水车吱呀转动的声响里,藏着不为人知的波澜。

与此同时,遥远的中南半岛上,沐英身披战甲,望着交趾城墙上新换的大明旌旗,终于安心离京,马蹄扬起的尘烟中,带着平叛成功的释然,朝着更南的疆域进发。

交趾布政使司的平定堪称一场精密的棋局。毒士李文和运筹帷幄,明军如利刃出鞘,将交趾有影响力的精英阶层在平叛中尽数瓦解。那些曾掀起波澜的势力,如同残烛遇风,瞬间熄灭。

普通叛军士卒在甄别后,被分批送往南洋各地。在那里,他们将与大明移民一同,在陌生的土地上,用汗水与希望,编织成新的移民村落,如同撒入大海的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而交趾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此刻正敞开怀抱,迎接从大明迁徙而来的百姓。黄福等地方官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均田地、定赋税、编写户帖黄册,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勾勒大明版图的轮廓,誓要将交趾牢牢攥在掌心,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交趾的尘埃渐渐落定,蓝玉、常茂和王弼再次披挂出征,目标直指暹罗。从交趾向西至暹罗,中间横亘着老挝。

洪武十六年,麓川、缅甸、车里、老挝、八百等地便已内附,成为宣慰司。名义上,这些区域皆属大明疆土,但实际上,大明的威严需要用武力来真正彰显。

当大明兵锋如雷霆般收复交趾,各大宣慰司的土官们望着旌旗猎猎的明军,心中已然明了大明的野心,纷纷选择归附,唯有暹罗与真腊,这两个中南半岛上的霸王国家,妄图与大明一较高下,也因此成为蓝玉和常茂接下来征战的劲敌。

而在千里之外的天津,驸马李祺眉头紧锁,正为一件棘手之事忧心忡忡。初春的暖阳并未给天津的毛纺产业带来温暖,第一批批量生产的粗呢布匹投放市场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穷人家中,男耕女织的传统依旧根深蒂固,自家纺织的粗布虽简陋,却能满足基本需求,对市场上的布匹需求近乎为零。城池中的普通百姓虽需买布,却对厚重的粗呢布匹避之不及。

羊毛粗纤维无法彻底驯服,贴身穿在身上,每一次摩擦都如同千万根细针轻刺,瘙痒难耐。口碑迅速崩塌,即便价格一降再降,也无人问津。

阿扎失里火急火燎地冲进李祺的府邸,这位联合蒙古权贵投资天津羊毛纺织厂的首领,此刻满脸焦虑与愤怒。他的靴子上还沾着工厂区的泥土,一见到李祺,便开始大吐苦水,话语如连珠炮般倾泻而出,指责与李祺先前描述的大相径庭。

他比划着工厂里的新式立式纱锭纺纱机,水力带动的水车飞速旋转,一台纺纱机同时带动四个纱锭,效率确实大幅提升。草原上的羊毛,经过简单去杂处理后,如白色的河流,源源不断地运往天津进行精洗。

可这道工序却如同一只巨兽,吞噬着大量的水源与纯碱,大规模制造下,仅靠草木灰提炼纯碱,显然是杯水车薪。

李祺听着阿扎失里的抱怨,嘴角却渐渐扬起一抹笑意。他踱步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海河,缓缓开口:“草原上其实有很多苦水淖,那种周边寸草不生的地方,草原人向来不以为意。但你可知,那里正是提取纯碱的宝地。”他转身,目光灼灼:“这不仅能解决毛纺厂的难题,更是一条生财之道。如今发面面食在中原普及,纯碱的需求如井喷般增长。草木灰提炼效率低、成本高,且并非人人知晓其中奥秘,更重要的是,草木灰本就是农家优良的钾肥。若有稳定的纯碱供应,百姓的生活将便利许多。”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