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万万愧不敢当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小子这点本事也算不得什么。”
吴举人见他神色始终冷静自持,不由更加心喜。金儿这个哥夫找得好啊,若是操作得当,以后说不得还真能连带着自家都更上一层。
心下有了计较,吴举人刚刚还隐隐带着的上位者的优越感一扫而空,如今更多是投资下注的殷殷期盼。“我吴善浮平生最是爱才,能与卫老弟这样的人才结交也是一大幸事,若卫老弟不嫌弃,日后定要多多来往才是。”
卫文康毕竟只是一介童生,吴举人连“不嫌弃”这种话都说出来了,结交的诚意不可谓不足,卫文康哪里会有二话,只连声道是吴举人抬举。
两人一个有心下注赌前程,一个诚心请教学问,相处起来自然是颇为热络,连吴夫人都知晓柳金儿有个亲戚如今是吴举人面前的大红人,好是发了一通邪火。
卫文康的学业布上正轨,柳天骄也终于能抽身出来做自己的事情了,打头的一样便是算一下自家的家底。
腊月初的时候算过账,家里一共是六十两银子,年前本来赚了九两多,在林屠户那事儿上花了八两,就只剩一两多,日常开销也零零碎碎花了不少。年后倒是一下子攒了十七两,结果卫文康县试、府试加起来就花了二十多两,考完试又是养病又是在府城吃喝的,前前后后花出去近十两银子。粗略一算,竟然只剩下了四十多两银子。
柳天骄心痛难忍,赶忙又去把府试回来后赚的银子和小包他们交还的守铺子的银子扒拉出来,仔仔细细数了几遍。还好还好,如今家里三个行当都是赚钱的,平摊下来一个月大概在十两银子左右。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一个月十两,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两,搁到以前完全想都不敢想。
当然,家里开销也大。铺子的租金是一年五两,算下来一个月就是四百多文。因着多了炸神仙肉和萝卜丸子的营生,柳天骄见小包兄弟和金泉一天都没多少空闲,便把工钱也涨了些,如今是四百文一月,两厢加起来,光工钱都是一月八百文。
人多了吃喝开销也大,家里的几亩地养这么些人定然是不够的,柳天骄又不是苛刻的性子,少不得要花钱买米粮,这一项每月便是五百多文。
肉食也不多算,一月怎么着隔四五日要吃一回肉吧,吃一回不能叫人连个肉片也见不到,那么五个人一顿起码得两斤肉,这样一个月便是一百多文。菜多是自家种的将就吃,但偶尔吃腻了也得买些豆腐、豆芽、粉条之类的打打牙祭,再加上油和各种调料,再省一个月也是一两百文。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家里每个月最基本的开销就是二两多银子。至于偶尔添置件新衣和其他什么零碎东西,这里都直接忽略不计了。关键还是卫文康读书的花费,越往上面走是越花钱的,卫文康再节省有些开销也避免不掉。
好在大头的束脩是去年就交了的,如今还没到一年,且王夫子说以后再不用他交。但笔墨纸这三样总是要买的,如今卫文康正儿八经考科举,可不能因为省这些小钱失了大头。因而笔墨纸这三样,平摊下来一个月怎么也得一两多银子。
与吴举人来往密切是好事,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总不能每回空着手上门拜访,再算上来回的车马钱,这一样不多算,一月估摸个五百文。
也就是说,卫文康这里每月少说消耗二两银子,这还是不自己购买任何书籍的情况。想到这里,柳天骄再次庆幸,去年家里最穷的时候,卫文康他爹留下的那些笔墨纸砚帮了大忙,不然,他当时还真不一定能咬牙把人送去上学。
基本开销二两多,卫文康读书二两,家里一个月的开销就是四两多。也就是说,一个月赚的那十两银子,到头来也就剩个五两左右。卫文康七月院试又是一笔大开销,柳天骄觉着估摸着起码得准备二十两。
柳天骄之前还觉着自己算账本领长进了不少是好事,这会儿倒觉着还不如不会算,每日里只看着有银子进账就成,也不必为了开销心疼。一年一百二十两银子啊,到头来能剩个四十两就谢天谢地了。柳天骄本来还以为过些日子就能把猪肉铺子买下来,如今想想,今年能把这个目标实现就不错了。
不行不行,还是得加把劲赚银子才是。柳天骄趴在床上萎靡了一会儿,又斗志昂扬地爬起来。想过好日子哪有那么容易,没瞧人家郑家家主人都要不行了还强撑着身子赚钱吗?他还这么年轻,多干努力两年,买铺子买地的压根不是什么事儿。
许是柳天骄天天在那祈祷,老天爷阴寒了几个月的脸,总算是慢慢有了暖意。自打卫文康府试后,气温一日比一日高,草木生出嫩绿的新芽,姗姗来迟的杏花开罢,桃李又接连登场,白的粉的团在一块儿,远远望去似烟霞笼罩,美得如梦如幻。
当然,柳天骄这种大老粗是没有闲情逸致欣赏这些的,路过了只会跟卫文康念叨一句,今年花儿开得挺多的,肯定得结不老少的果子,可惜了,咱家都没种。卫文康就说改日陪他一起去买些果树苗子,挑那种年数长的,过不了几年就能吃上。柳天骄想了想又说还是算了,家里如今人多,米粮和菜蔬消耗都大,过些日子还要养鸡鸭,院子里的空档处都种上菜蔬都不够,就不浪费地方了。卫文康也随他。
但春天对于柳天骄来说也还是有别的吸引的。他喜欢上山挖野菜掰香椿芽子,野菜焯水后加上肉末,蒸包子包馄饨都鲜得不得了。香椿芽子更是他的最爱,切碎后和鸡蛋液和在一起,锅里放些油,简单一煎,那味道就绝了。要不是心疼鸡蛋和肉,柳天骄觉着自己能一天三顿吃这些野味。
当然,春天也不只是有美景美食,还有一大堆活。一年之计在于春,空了一冬天的地里渐渐多了人影,柳天骄自然也不能安生坐着了,吃饭的人却多,可不得好生把土地伺候着。紧赶着稻谷种下去,其他的都还没有顾上,就得忙着干另外一桩要紧的活儿。
气温升起来了,树林子里偶尔能看到五颜六色的蘑菇钻出来,量不多,也是乡下人家难得的美味,空闲了总愿意三五成群地去山上采,运气好碰上城里人喜爱的鸡枞那些,还能发个小财。
柳天骄从不与村里人一起去采蘑菇,因为他正和何招娣学着种呢,每日里忙得不可开交。
“何姐姐,蘑菇不是都长在土里吗,怎么用稻草?”
“稻草才是关键呢,我那回就是发现家里的湿稻草上长了蘑菇,才想起能不能自己种。”
柳天骄听他这么说就乖乖照做了,何招娣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天天往这边跑,肯定还是有把握的。
把稻草塞到弄好的木头孔里,撒上何招娣之前碾碎的蘑菇种子,接着再盖上一层稻草,最后再喷些水,蘑菇便算是种完了。何招娣说往后只要注意着天气,不叫大太阳晒到,过上十天半月,蘑菇便能自己个儿长出来。
柳天骄便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每日里总要去蘑菇地里看上几回,有时候晚上做梦都是蘑菇长出来了。
终于,到了十二天的时候,柳天骄在灶房做早食,江闵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跟他说蘑菇头出来了。柳天骄哪里还顾得上早食,把手里的锅铲一扔就飞一般跑了出去。
“哪呢,哪呢?”
“白色的,凸起来的东西,你瞧见没?”
柳天骄顺着江闵的手指看过去,“这东西真的是蘑菇,怎么一点儿蘑菇的样子都没有?”
江闵倒是笃定,“何姐姐说了,蘑菇才长出来就是这个样子,不信你等她下午来瞧。”
下午,何招娣来看过后确定这些长出来的小东西就是蘑菇,还说第二天就会变色,到时就能看出蘑菇的样子了。
柳天骄便巴巴地在地里守到深夜,还是卫文康来才把人拖回去。第二天柳天骄又起了个大早,拿着蜡烛去地里细细观察了一番,终于确定,他的蘑菇是真的发出来了。
山上的蘑菇虽种类多不要钱,可它少啊,在城里最常见的白蘑就得十二三文一斤,珍稀些的牛肚菌是二三十文一斤,最受欢迎的鸡枞一斤要卖到上百文,其他更值钱的种类柳天骄就没见过了,只知道有些贵的甚至能卖上几两银子一斤。因而一到采蘑菇的时候,村里老老少少才都愿意到山上碰碰运气。
柳天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出寻常的白蘑就行,一日里来上个十来斤,也是笔不小的收入了,再多柳天骄是不敢想的,毕竟也没花多少力气。
因而每日里见越来越多的蘑菇头钻出来,慢慢长出伞盖、肥肥的伞柄,柳天骄心就像热锅里的水一样,一日比一日沸腾。